卢茨在美国汽车行业是响当当的传奇人物,他先后在通用汽车、宝马和福特任职,然后投奔牙科卡领导下的克莱斯勒。卢茨不但带领克莱斯勒走出危机,而且创造了辉煌。他在《胆魄:把克莱斯勒变成世界最热门汽车公司的七条商业法则》一书中提出了“卢茨七律”。这不仅仅是适用于汽车行业的规则,而是放之七十二行皆准的规则。
1、顾客并不总是对的。
这条原则似乎与原本大家公认的“顾客是上帝”的概念发生了冲突。然而,消费者想要表达的愿望往往都是错误的。当产品设计迎合了所谓的消费者意愿时,带来的结果通常是产品滞销。卢茨认为“克莱斯勒所制定的产品种类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想要驾驶的汽车。”
比如卢茨具体说了为什么顾客会在市场调查中说错:善意地撒点小谎(如为了表现得"正确"而回答会选择环保型车)和预见不到未来。另外,卢茨还指出了市场调查结果中的陷阱。他举的例子是:如果两款新车型让消费者打分,在满分是10分的情况下,一款车得7.5分,另一款车得5分,你是该投产得7.5分的那款吗?
卢茨指出要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得5分的车型可能是一半人打了9分和10分,而另一半打了0分和1分,有人狂热喜欢,有人极端厌恶。得7.5分的车型可能是每个人都打了7分或8分,没有人讨厌,但没有人有激情---这是所有人的第二选择!卢茨的回答是:"在拥挤的市场上,你所需要的正是那些打9分、10分的人。"他推出过一款在调查中有80%的人很不喜欢而其余20%为之疯狂的车型,把市场占有率从4%提高到了20%。
2、企业的首要目标不是“赚大钱 ”
那些赚到钱的公司通常都是没有把赚钱当作企业根本目标的公司。成功企业是那些充满热情、努力进取的企业,是那些将目光集中在如何调动消费者注意力并促使他们购买产品的企业。
3、如果其他人都在那么做,那么你别那么做
对此,卢茨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企业的高级主管得知许多企业都在生产同一种产品,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他问道:“为什么他们不生产这种东西呢?”分析家也对他说,该公司的股价不能攀升就是因为没有销售这一产品。于是,这家企业最终决定生产这种产品。随后,在产品投入到已经饱和的市场后,这家企业也开始走下坡路。卢茨的结论非常简单:要避免跟随别人脚步,将公司的决策建立在对企业发展真正有利的重要因素之上。
4、太讲究质量会毁掉你
企业家总是认为他们所想的“品质”的含义一定也是产品购买者心中所想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产品往往不是最实用的产品。卢茨举例说,《时装》杂志中所介绍的女鞋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真正舒适的产品。当一边是其貌完美无缺但却缺乏魅力的产品,而另一边是其貌不扬但却招人喜爱的产品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后一种。
5、财务控制是坏事
股票分析师所看重的对资金的严格控制并不能避免企业的超支和企业造成损失。首先,它有可能会阻碍企业利用广阔的市场机遇。卢茨当年在福特欧洲公司工作时,曾看着一款车型慢慢失去市场,原因是公司的财务部门不同意投入少量资金改进该款车的音响系统。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对资金的控制往往是以过去的水平为衡量基础的,他们的出发点想以此维持现状,认为未来是个未知数。
6、捣蛋分子是财富
传统的企业文化一般喜欢选择性恪稳重、不会兴风作浪、更不会让领导担心的人。但是有破坏性的人却是改革创新者,也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卢茨引用20世纪70年代保时捷公司的总栽恩斯特·富尔曼的话说:“最伟大的职员通常都是最难管理的人,但是难管理的职员却并不一定是伟大的人。”
7、团队协作并非总是好事
在某些情况下,通常团队所选择的都是相互熟知、可靠的人,却排斥那些新鲜的血液。要知道,很多时候成功是靠个人取得的,而不是团队。在一个企业内过分寻找共识往往会抹杀人们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而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