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企业管理的简单定律

【定律】怀特定律
领导在群体外的声望有助于巩固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他在群体中的地位又提高了他在外界的声望。
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S•怀特
【寓言】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故事】魏文侯的平衡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双方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但魏文侯一口拒绝了。 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怏怏而归。当他们回国后,才知道魏 文侯己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告双方平息战火。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 方,因此都想借助强国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战争变成 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点评】
领导的影响力从哪里来呢?一方面来自于“权”,即管理者所处的职位本身具有的权力,如奖赏权、惩罚权,这就像佛塔对于老鼠一样,老鼠站在 佛塔上,便会有善男信女的虔诚,但这跟老鼠自身无关。那些缘于职务的影响力往往体现在员工的“口服”上,尽管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员工至少会在表面上认可领 导的想法,心理上往往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执行更多的是按步照搬的行动;另一方面来自于“威”,即管理者的个人权力,如人格魅力、丰富 的经验、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影响力往往是员工从心底里支持领导的决策,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员工在执行上更多地会有创造性,并极力 达成目标的完成。寓言故事中的老鼠如果换成“狮子”“眼镜蛇”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毕竟它们本身就是人们敬畏的对象。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双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不介入,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以置身事外的态度进行仲裁时,更能显示其权威性。
一个高层的管理者很多时候也需要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如果你手下的两个部门主任为了工作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 个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其实一个精明的头儿在这时候他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他们是为了工作发生的 争执,而影响他们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对错,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当面说一个手下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积极性,让他在竞争对手面前抬不 起头,甚至很可能你会因此失去一个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扬的那个下属会更加趾高气昂,也不利于你的管理。

【升华】领导者提高权威的三项修炼
  在各家公司阶梯最高级的成功人士中,大多是那些能吸引最能干的人才,并激励他们做出出色业绩的人。有一家咨询机构作了一个调查:让员工人们描绘 一个他们认识的特别成功的领导。结果表明,人们描绘的经理人中将近90%的人关心下属的职业,就像关心自己的职业一样,甚至比关心自己还多。此外,只有 4%的经理人被认为是只关心自己的职业。调查清楚地显示:成功的领导需要的不仅仅是领导者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要成为组织里面“舵手”的作用。
我们可以提炼出领导提高权威的三项修炼。
一、使自己成为专家。
  作为一个领导,如果是从基层开始做起来,其技术能力和专业技巧,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范围会慢慢变得比较狭窄,而观念化的能力的范围慢慢会扩大。 因为成功的领导,要具备多元化的技术、观点、能力,要懂专业技术以外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要懂经济学、货币学、银行学,要懂贸易、金融,还要懂 财税法规、艺术、美学。如果一个人具备这样的专家权,具备这样的专业技能,属下的员工就自然而然地服从你,领导的权威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所以每天领导 不妨抽一点时间来充实专业技能。
二、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典范。
  领导只有自己忠诚敬业,才会得到下属的爱戴。一位领导负不负责任,不是开会时去检讨这是谁的错,而是在领导面前,先承担自己的责任,再去和员工研究这是谁的错,这样才能直接面对问题,迅速解决困难。
三、使自己言出必行。
一名优秀的领导,如何彰显出你的个人魅力?要靠情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公正的为人处事方法对提高领导的权威不可或缺。有人说,诚信是建立 领导权威的基础。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开出优厚的条件,吸引精英加盟其中,以求拯救企业。然而,当企业走出困境后,老板却过河拆 桥,拒不兑现当初的诺言。这种类型的领导很难会有很好的权威。
【定律】蓝斯登原则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寓言】忘恩负义的狐狸
  一只狐狸不慎掉进井里,怎么也爬不上来。口渴的山羊路过井边,看见了狐狸,就问它井水好不好喝。狐狸眼珠一转说:“井水非常甜美,你不如下来和我分享。”山羊信以为真,跳了下去,结果被呛了一鼻子水。它虽然感到不妙,但不得不和狐狸一起想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狐狸不动声色地建议说:“你把前脚扒在井壁上,再把头挺直,我先跳上你的后背。踩着羊角爬到井外,再把你拉上来。这样我们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但是,当狐狸踩着他的后背跳出井外后,马上一溜烟跑了。临走它前对山羊说:“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别盲目地跳下去!”
【故事】秦穆公的马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生活在歧山之下的三百多个乡里人捉得,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人,准备严惩。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于是穆公赐酒请他们喝,并赦免了这些人。
后来,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战争,秦穆公亲自参战,被晋军所包围,穆公受伤了,面临生命危险。这时歧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三百多人,飞驰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使穆公得以逃脱,反而还活捉了晋君。
【点评】
  良马被食,秦穆公的恼怒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情已经发生,杀了几个乡人,良马也不可能复活,而且很可能激起民怒。顺水推舟的宽恕这些乡人不愧为最佳的选择,而最终的结果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与之鲜明对照的是寓言中的狐狸。狐狸是很典型的过河拆桥型的伙伴,但是山羊是不会再上第二次当的。如果第二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很显然,狐狸就不会有这种好结果的。宽容的人只会使自己的路子越来越广,而心胸狭窄的人只会一步步走向死胡同。
  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宽容对一个领导来说尤其重要。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C先生是X公司市场科的科长,D是他的下属。C科长资历比较深,但是能力一般。工作开始不久后,D已经让科长领教了双方的差距。举一个最为 简单的例子为证:C科长的电脑水平不高,所以他对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工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有一次,他让D往全国各分公司发一份国庆促销通知,D领命后 群发电子邮件三五分钟就把事情搞定了。
   但C科长并不放心地说:“假如有个别分公司没有开机或开了机但没有收到怎么办?”
D回答说:“没事的,我已经往每个分公司至少两个邮箱发了邮件,确保万无一失。”
   “还是不行”,C科长仍然不放心,“你干脆给他们发传真吧。让他们签收后再传回来。这样再出了差错就是分公司的责任,而不能说我们没通知到。”
  于是一份两页纸的传真发到了全国20多个分公司,整整一个多小时,D站在传真机旁,机械地说着同样的话:“喂,××分公司吗?我是总部市场科的,请给个信号,我发一份传真,一共两页,签收后再传回来一份……”然后听到“嘀——”的一响,做着同样的送纸动作……
  小D实在忍不住了,那天他跟C科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小D忿忿地说:“公司资源浪和办事效率不高就是被你这种人害的。”而C科长则回了一句:“你不想干你可以选择辞职。”
就这样,在C科长的持续打压下,后来D便愤然辞职了。然而,两年后,当D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另一家公司的部门高级主管的时候,C科长却 下岗了。后来C重新去人才大市场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业务相关的单位。当人事经理带他去见部门领导的时候,面对他的却是原来的下属D。
C科长的失败在于自身不加强学习的同时,对下属缺乏一种宽容。当你发现你的下属在飞速成长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马上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紧迫感,而不是想方设法地把下属给打压下去。
【定律】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寓言】鹰王的代价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 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 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故事】孔子和孩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 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 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即使是圣人,在他专长的领域之外,他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
【点评】
  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 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 运行。”
  管理者要善于听取最基层员工的意见,要谦虚为怀,多方调节好心态,多信任下属,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一切。沟通是合 作的基础。管理者必须懂得运用沟通的方法,保证来自同事和下级的最大限度的合作。拒绝沟通,也就意味着拒绝与别人的合作。在企业管理中,善于与人沟通的 人,一定是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过于严 厉,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意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 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员工的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城里度过,经常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中的困 难。另有1/3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听取他们的意见。爱立信是一家“百年老店”,公司员工每年都有一次与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经理面谈的机会,在 上级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决策者认为,一个企业要保持领先的地位,最关键的是要使员工的整体素质保持领先。
【定律】皮尔斯定理
  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
  提出者:美国贝尔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卫星通讯之父”约翰•皮尔斯
  点评:意识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故事】博士的尴尬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博士心里想。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博士虽然博学多才,但是经验不足。如果他们谦虚一点,请教一下老前辈,可能就不会遇到这么尴尬的局面了。
【故事】张良捡鞋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 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 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 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 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点评】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多一份谦虚就多一点机会。
【定律】凯特寇德定律
忠诚起自上层。
提出者:英国德尔塔工业金融公司前总裁L•凯特寇德
【寓言】绅士的等待
  临街的阳台,站着一位妙龄女郎,引得路人禁不住抬头看上两眼。一位绅士途经此处,他被女郎的美貌深深的吸引,便与她搭讪,向她表明爱意,女郎高傲地说:如果你真的爱我,请在阳台底下呆上100天,我自会下楼会你。
  绅士二话不说,就地坐了下来。
99天过去了,再有一天就要到期,女郎轻挑帘拢,偷窥那三个月都纹丝不动的绅士,突然女郎惊呆了,只见那个忠诚的骑士缓缓地直起身,夹起椅子,若无其事地走了。女郎顿时晕倒。
99天!绅士欠缺的不是耐心,他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深情,又恰如其分地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点评】
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保留自己的尊严,这就是绅士的忠诚,对于管理层的领导更是如此。没有相互信任,不可能有相互忠诚。
【定律】艾德华定理
  高级主管如果不能互相信任,任何集体领导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提出者:英国BL有限公司前总裁M•艾德华
【寓言】双头鸟的悲剧
  从前,某个国家的森林内,喂着一只两头鸟。名叫“共命”。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其中有一个“头”,想尽办法和好,希望还和从前一样快乐地相处。另一个“头”则睬也不睬,根本没有要和好的意思。
  如今,这两个“头”为了食物开始争执,那善良的“头”建议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进体力;但另一个“头”则坚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对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气!和谈无法继续,于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后,那只两头鸟终因吃了过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点评】
在一个组织内,如果领导之间的合作没有处理好的话,组织的命运就值得担忧了。有好的领导集体,才会有好的集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