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发生的灾害让商业人士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所面对的风险,尤其是他们还未做好准备的时候。这些风险可能是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甚至可能关系到生物的力量。有灾害就会有风险,有风险就要充分做好应对准备。从诸如此类的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本身就是未雨绸缪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海边居民应对飓风的例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范。
当今世界,即使还有“地方灾害”存在,其定义也已经被全球扩散和多元化的数字媒体所改变。经理人见所未见之后,会更加清楚地知道面对自己掌控之外的事物,他们有多么脆弱。只要不太过紧张或无所适从,意识到风险是件好事。我们都知道,潜在的灾害会在发生之后受到更多关注,即使再次发生的几率很小。
在商业营运的环境中,针对许多不可预料的灾害做好准备和计划,这对一个公司很重要。未雨绸缪有三步:潜在风险评估、建立幸存机制、快速应对特定灾难。
全球大概有80%的公司没有做好应对大范围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准备。当然也有些人证明了他们应对和处理失控事件的能力,值得商业人士学习。他们是灾害的幸存者。他们的先见和经验为如何做准备应对不测提供了框架。
公司应对灾害与居民抗灾有类似之处,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挡住窗户:购买足够保险
经理们应该学习居民,建立第一道有效的防线。许多住在海边的家庭驾轻就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自家窗户挡住。他们很清楚龙卷风的威力,因此准备了一整套与窗户匹配的木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玻璃破碎,提高房屋或业务的抗打击能力。为了防范此类不可预见的情况,公司应该仔细检查已有的保护措施,尤其是保险。
统计数据显示,灾后关闭的公司中有20%再也没有重新开业。为了避免公司遭受财务危机,保险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措施。其中营业中断险(Business interruption insurance)尤其关键。该保险可以承担临时场地租赁和停业期间雇员薪水等方面的开销。财产保险可以承保意外事件给公司带来的实体损失,营业中断险则可以承担公司延长停业期间的财务损失。不管什么保险,都应该仔细检查其保险条款。要弄清楚承保范围和拒保范围,后者可能还更重要些。
二、保障给水:维护库存供应
公司老板们必须清楚公司日常运营中的“给水”状况。这方面,海边居民的做法值得学习。在飓风频发的夏季,你总能在居民家中看到储备的空容器,如牛奶箱或攒起来的空瓶子。可能攒空瓶子是这一带居民在“灾害季节”的普遍做法,但如果天灾真的危及供水,这些空瓶子就尤其宝贵,可以尽快盛满淡水。
人们通常都觉得只要一拧水龙头就会有水。公司也类似,它们很容易会把供应商和供应网络看作理所当然。在即时库存的做法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如果供应渠道出现中断,公司会因为销售下滑和产能闲置承受巨大损失。对于一些小公司,任何一个供应商、分销商或客户都关乎它们的生存。供应中断对这些小公司的打击会更大。家庭供水和公司供应的类比不够严谨,因为为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存货不是公司的通常做法。尽管如此,弄清楚有哪些备选供应商,并能够随时尽快与之接洽,这很重要。因此,对许多公司而言,手握一组供应商的做法有利于公司财务状况。这也是弱化供应商对公司财务前景的影响的方法。
三、计划撤离:计划持续运营
风暴来临,迫不得已要撤离。在海滨居民看来,周全的撤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保证雇员有序及时地撤离。经验丰富的撤离者清楚他们负责谁,要去哪儿,人们在某个时间段需要什么供应。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财产;即使撤离,也会做好重返的准备。公司必须要有现成的可靠的撤离计划,这样才能在灾害来临的时候,让员工和客户保持冷静。无论公司负责保护的人员和财产是多是少,这样的计划都不可或缺。
该计划要进行定期沟通和更新,以保证计划到达公司的各个重要部门。员工必须清楚在撤离过程中如何正确行事,以及各自的责任。在公司设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员工自救也同样重要。撤离应该有以下基本点:
·确定最重要的资源和信息。
·说明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决定在撤离后如何进行公司与员工、客户、大股东之间的沟通。
任何外力都可能导致公司的破败,但周全的计划可以帮助员工与必要资产的撤出,保证公司的生存,进而重上轨道。
四、后备电池:保证电力供应
如果事先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可靠的通信和供电,公司会面临很大危险。人们对互联网、电视、供电、电话等基础设施已经习以为常。既然存在设施全部被破坏,并且短期内无法修复的可能,那么事先的计划就尤为重要。为了维持基本的通信和安全,灾害多发地区的居民往往备有电池供电的无线电和手电。灾害时期,这些东西对安抚恐惧有很大帮助。
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流程依赖于网络。这更凸显了保障通信和供电的重要性。互联网相对安全,因为它不受空间位置的影响。但是服务器中的数据就很脆弱。客户数据和账户收支信息尤其重要,需要每天备份。
现今数据对公司而言价值重大,数据损失通常导致公司破产。为了有备无患,很有必要弄清楚重要数据如何进出公司,有哪些方法可以维持正常的数据交流。除了使用外接硬盘或其他媒质进行当场备份,越来越多公司开始使用多种数据读取方式,并进行异地存储,以保护其关键业务流程。在没有电话、供电、交通、数据库、电子邮件或实体设施的情况下,如果有后备方案保证运营,公司将获益匪浅。
五、加满油箱:计划财务储备
公司必须有财务储备以备灾害中的不时之需。再次以飓风灾害做类比:电视画面中可以看到匆忙撤出的灾民排队等待燃料补给。对于从容的撤出,加油是撤出前的首要任务。即使有居民固守家园,他们也应该计划好,在灾害最危急的时期之后如何获得汽油供应。
全球的公司都承担着海湾飓风带来的财务负担。负担表现为: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零售价下降、工程建设不足、工业生产和外贸额下滑。
成本的意外增加需要有相应的财务计划去维持运营,此时财务和经济计划显得重要。储备足够的营运资本,计划资产快速变现的方案,准备“雨天资金”,所有这些努力在困难时期都能起到“财务救生船”的作用。
六、平静心情:防止过敏反应
这条建议也可以这样来陈述:不要买条船停在你的家门口或者公司门口。具备应对灾难的技巧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意识到人们总是倾向于错误地管理风险。
通常在重大灾难之后,大家的神经往往绷到最紧。太过于关注避免风险,可能会徒劳,却带来坏处。负面结果包括:不必要的恐惧、非理性的反应、对小风险反应过激、工作偏离正业、资源负担过重、营运资本过多、决策流于情绪化、过度依赖风险防范设备。精明的经理人能够找到并保持日常运营和应对不测之间的平衡。
七、快速反应:制定相应计划
快速反应是应对灾害过程的最后一步。家得宝(Home Depot)应对卡特里娜飓风的过程是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公司的灾害应对计划不仅帮助公司自己,还帮助了自己的顾客。家得宝是卡特里娜飓风之后首先开业的商家之一。该公司的风险管理计划赶在了飓风前面,帮助家得宝有效调度人力、供应、基础设施,在飓风前后支援业务受影响的门店。飓风到达前四天,相关程序已经启动,以保证每家门店的安全。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地区总部进行整体协调,电气工程师和维护团队随时待命。受灾地区一解禁,随即前往。结果飓风后的第一天23家门店开门营业。一周内,除两家之外,其他所有门店全部重新营业。这就是有备而来的公司如何快速反应,迅速走出困境。
IBM是另外一个善于计划的榜样。某天,40%的员工没有到公司签到。如果员工在家里办公,使用IBM此前研发的网络工作环境,日常工作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和许多仍然拒绝使用远程沟通的诸多公司相比,IBM的超前思维尤其明显。
公司必须制定卓有成效的计划,用于保护最有价值的资产。意识到两点很重要:任何灾害都会让你付出昂贵的代价,而部署资金应对偶尔发生的事件也非易事。但将事件发生几率考虑进去的成本收益分析,能给公司一些提示,到底要做多大程度的准备。公司应考虑特定地点的风险,以及可能影响关键合作关系的风险。许多灾害是可预见的,成功渡过灾害的公司,其集体智慧是可借鉴的。
经理人对灾害应对计划的成本应持现实态度,从资金、人力及其他资源方面保证计划的实施。按部就班应对风险的公司将会胸有成竹地面对混乱的局势,帮助带领社区走出困境。始终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灾难总是不期而至的。制定类似于本文所述的灾害应对计划就是未雨绸缪的最好做法。当然,还要记得加入同舟共济的情怀。有些灾害只有携手才能应对。
附:潜在风险评估一览表
以下列出的是公司运营中充满风险的各个方面。请在右列空白处,确定你的公司在每个方面的关注程度,找到防范风险的方法。
你哪方面较薄弱? 你如何进行保护?
设备
库存
供应链
员工(偷窃)
投资
能源
资本
技术和沟通网络
法律
运营
声誉
基础设施
健康